电子与通信工程培养方案(工程硕士)
发布人:李祥  发布时间:2016-07-06   浏览次数:843

一.学科专业简介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是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构建现代信息社会的工程领域,涉及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的相关内容。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主要研究嵌入式系统、核辐射检测系统、光电探测系统、电子测量装置、物联网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中的电子电路设计、系统编程和系统集成;研究用于光电探测、核辐射探测、光伏发电、半导体照明的材料与器件的设计及其应用;研究图像处理、网络通信与信息安全;研究电子与通信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问题。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行业覆盖面包括电子材料与器件、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消费类电子、电子仪器与设备、物联网、智能制造、通信与网络等行业。

二.研究方向

1. 通信信号处理

2.无线传感网与物联网技术

3. 嵌入式系统

4.图像处理与多媒体通信

5.智能核仪器

三.培养目标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能够适应科学进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掌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从事电子科学、通信科学、信息科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开发和教学工作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实施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和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四.课程设置

类 别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学位课程

公共基础课

10001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必修5个学分

10001004/5

英语(Ⅰ、Ⅱ)

108

3

  

专业必修课

12100054

数理分析

40

2

  

  

4门课

必修8个学分

12060102

现代电路理论与CAD技术

40

2

  

  

12060104

微弱信号检测与处理

40

2

  

  

12060103

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

40

2

  

  

非学位课程

专业选修课

12060109

FPGA设计技术

40

2

  

  

学生根据研究方向选修至少10个学分

5-6门课)

12060203

现场总线与通信技术

40

2

  

  

12060111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

40

2

  

  

12060106

实时操作系统及程序设计

40

2

  

  

12060110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

40

2

  

  

12060201

半导体器件物理

40

2

  

  

12060202

物联网技术

40

2

  

  

12040901

现代计算机网络

40

2

  

  

12040902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40

2

  

  

12040903

图像通信

40

2

  

  

公共选修课

  

课程见附录

  

  

  

  

  

至少4学分

补修课程

针对跨专业录取的研究生,由研究生指导教师指定

不计学分

必修培养环节

生产实践

  

6

  

  

  

任一环节未完成将不能申请答辩

至少8个学分

文献综述

  

1

  

  

开题报告

  

1

  

  

毕业总学分

35

  

  

  

  

  

  

  

  

五.课程简介

(一)数理分析

1.课程目标:

⑴要求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基础数学中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数值计算方法;

⑵掌握从实际问题出发,建立数学模型,将数学模型问题转换成数值问题,进而研究求解数值问题的数值方法,并设计出相应的数值算法。

⑶了解以计算机和数学软件为工具,以数学模型为基础进行模拟计算研究的工作方法。

2.课程内容:《数值分析》是电子科学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属核心必修课。其任务在于研究用计算机求解各种数学问题的数值方法及其理论,是程序设计和对数值结果进行分析的依据。本课程理论严谨,实用性强。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与电路系统理论分析及系统设计等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数理分析和方法基础。

本课程主要包括: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有效数字的概念及其对数值计算的影响;拉格朗日、三次样条、正交多项式、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法等多种插值与逼近计算;数值积分与数值微分;非线性方程的数值解法;线性代数方程组的数值解法以及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等。

要求理论学习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插值法、函数逼近、数值积分与数值微分、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数值解法、方程求根、解线性方程组的直接方法、解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法、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计算、蒙特卡罗模拟等环节开设上机编程实验。

3.教学方式:集中授课+上机实验+讨论

4.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实验报告

5.预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C语言程序设计》

6.教材及参考书目:

[1]沈剑华编.2006.数值计算基础.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白峰杉编.2004.数值计算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丁丽娟编.1997.数值计算方法.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二)现代电路理论与CAD技术

1.课程目标:

⑴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现代电路设计的基本理论、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和进行科学实验的实际技能,掌握模拟、数字和混合电路系统的应用设计能力;

⑵学习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方法,了解各种CAD辅助设计软件的功能作用;

⑶掌握使用PSpiceCAD计算机辅助软件的分析方法、设计技术和操作应用;

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点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电路基本概念、电路组成结构和电子元器件的选择使用;着重讲授使用PSpiceCAD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电路元件模型、半导体器件基础、模拟集成电路的基本单元电路、反馈放大器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应用电路、脉冲波形的产生与处理电路的电路性能分析、仿真,为电路设计方法、实现手段及模拟电路故障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3.教学方式:集中授课+实验+讨论

4.考核方式:笔试+课程设计报告

5.修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路分析,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6.专业必读书目及参考书目:

[1]高文焕等编著.1999.模拟电路的计算机分析与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2]朱兆优等编著.2007.电子电路设计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

[3]陆应华.2009.电子系统设计教程(第2版).国防工业出版社.

[4]腾旭、胡志望编著.2004.电子系统抗干扰实用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

(三)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

1.课程目标:

⑴学习和掌握主流的几种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构成原理、操作系统等内容;

⑵以ARM体系结构为主了解32位嵌入式系统内核硬件及指令系统,并掌握一般ARM应用系统开发技术与开发方法;

2.课程内容:ARM框架是目前嵌入式系统应用中占主导地位的32位微处理器/微控制器的框架。本课程主要以32ARM系统结构为主讲授嵌入式系统概念、嵌入式系统硬件结构、指令系统,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嵌入式系统硬件协同开发技术、基于ARM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实践与开发环境。重点为各种嵌入式处理器的工作原理、硬件系统构成、软件设计方法和设计实例。

要求学生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应用发展,掌握典型嵌入式系统芯片的结构、性能和指令系统,了解典型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机理与软硬件裁减方法,在嵌入式操作开发环境的支撑下,掌握开发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方法与实践手段。

3.教学方式:集中授课+实验+讨论。

4.考核方式:考试+设计报告。

5.预修课程:《单片及原理及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

6.教材及参考书目:

[1]桑楠.2002.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开发技术.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周立功.2005.ARM嵌入式系统基础教程.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3]许海燕.2002.嵌入式系统技术与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4]陈向群译.2005.嵌入式系统软件教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四)微弱信号检测与处理

1.课程目标:⑴学习微弱信号与噪声的基本概念;掌握噪声源和噪声特性分析;学习微弱信号检测方法,学习干扰抑制方法、微弱信号处理电路、相关检测方法、自适应抵消方法。⑶学习随机信号与参数估计基础理论;学习现代谱估计、自适应滤波、高阶信号分析、时频信号分析的线性变换与非线性变换方法等现代信号处理方法。

2.课程内容:学习微弱信号检测与随机噪声基础知识,放大器的噪声源和噪声特性分析;学习干扰噪声及其抑制方法、锁定放大器的设计、取样积分与数字式平均处理方法、相关检测方法、自适应噪声抵消方法。学习随机信号、参数估计理论、现代谱估计、自适应滤波、高阶信号分析、时频信号分析的线性变换与非线性变换方法。

3.教学方式:集中授课(36学时)+课堂讨论(4学时)

4.考核方式:闭卷考试+读书报告(或小论文)

5.预修课程:《随机过程》、《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

6.教材及参考书目:

[1]高晋占译著.2004.微弱信号检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张贤达著.2002.现代信号处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五)FPGA设计技术

1.课程目标:⑴学习FPGA的硬件结构原理与功能,了解AlteraXilinxActel等几大厂家FPGA设计与使用的不同方法;⑵学习常用FPGA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软件编程、软件仿真、下载调试等;⑶掌握Verilog HDLVHDL硬件描述语言的编程方法与仿真验证方法;⑷通过实验,掌握一种FPGA设计软件及硬件芯片的使用,完成基于FPGA的软硬件系统设计。

2.课程内容:学习不同类型的FPGA的硬件结构原理与功能应用;学习Verilog HDLVHDL硬件描述语言,掌握其编程与仿真验证方法;学习QuartusIIISELibero IDE三种FPGA设计集成开发软件中的一种,掌握其软件开发过程与方法;掌握PLL时钟设计、有限状态机设计、存储器设计、学习FPGA与模拟电路(如A/DD/A等)结合时的设计与应用方法;学习FPGACPU(如单片机、ARMDSP等)结合时的设计与应用方法;

能够完成编码器、选择器、比较器、有限状态机、按键(或键盘)输入、流水灯、数码管显示等基础性的实验,能够完成UART通讯、数字电子钟、数字频率计、高速A/D采样(如数字示波器)、高速D/A转换(如信号发生器)等综合性实验中一种或几种。

3.教学方式:集中授课(24学时)+ 综合实验(16学时)。

4.考核方式:课堂考试+设计报告。

5.预修课程:《单片及原理及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集成电路设计》

6.教材及参考书目:

[1]姚远,李辰编著.2010.FPGA应用开发入门与典型实例(修订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2]周润景苏良碧.2013.基于Quartus IIFPGA/CPLD数字系统设计实例(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3][]贝耶尔著,刘凌.2011.数字信号处理的FPGA实现(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4]EDA先锋工作室王诚蔡海宁等著.2011.Altera FPGA/CPLD设计(基础篇)(第2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5]吴继华等著.2011.Altera FPGA/CPLD设计(高级篇)(第2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六)现场总线与通信技术

1.课程目标:(1)学习通信技术基本知识,了解现场总线种类、现场总线的概念和发展。(2)学习并掌握一种现场总线的工作原理、协议规范和应用系统设计方法。

3)初步掌握应用现场总线进行分布式测控系统设计或开发。

2.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通信技术基本知识、数据通信基础和控制网络基础;学习现场总线作为控制网络的原理和优势,现场总线的类型和各自的特点;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以CAN总线为例讲授CAN总线的技术规范、CAN2.0B通信协议,学习几款CAN控制器以及不同类型CAN节点的设计、现场总线CAN网的组成、CAN网关的设计,CAN总线的应用实例等。讲述分布式测控技术的概念,系统的结构,测控电路,系统中不同类型的网络之间的连接和转换(网桥的设计)。

要求学生掌握现场总线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发展;掌握CAN总线的协议格式、典型芯片的结构、性能和接口技术;熟悉分布式测控技术、系统的分层结构,了解现场总线在工业控制网络、汽车电子行业的作用和实现方式。

3.教学方式:集中授课+实验

4.考核方式:考查,完成课程设计和报告

5.预修课程:单片及原理及应用,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

6.常用专业必读书目及参考书目

[1]饶运涛等.2009.现场总线CAN原理及应用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阳宪惠等.2000.现场总线原理及其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

[3]邬宽明.2004.现场总线技术应用选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4]朱兆优 等编著.2012.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

(七)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

1.课程目标:研究非数值型数据对象的定义、表达及其有关操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解决复杂问题的程序设计技巧和性能分析,即学会针对问题的应用背景分析,选择最佳的数据结构与算法,从而培养高级程序设计分析能力。

2.课程内容:算法基础和抽象数据结构(ADT)、算法的性能分析和测试;数组、堆栈、队列、表、树、图等的数据结构定义、表达及其有关操作;分类和查找等算法的实现和分析;介绍算法设计的常用技术和应用。通过理论教学和上机实验使学生掌握解决复杂问题的程序设计工具和技术,学会数据的组织方法和现实世界问题在计算机内部的表示方法,针对问题的应用背景分析,选择最佳的数据结构与算法,从而培养高级程序设计技能。

要求学生掌握:用顺序表和链表来处理常用线性数据结构问题;用链接存储方式来处理树和图的问题;常用排序和查找算法的使用和选择;各类高级数据结构的表达和应用背景;算法设计的常用技术和应用。

3.教学方式:集中授课+实验+讨论

4.考核方式:闭卷考试+设计报告

5.预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

6.教材及参考书目:

[1](美)mark allen weiss()冯舜玺().2004.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c语言描述(原书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2]魏宝刚、陈越、王申康().2004.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c语言版).浙江大学出版社.

[3]荣政().2012.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八)实时操作系统及程序设计

1.课程目标:(1)学习和掌握实时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uC/OS-II实时操作系统的剪裁方法。(2)学习uC/OS-II实时操作系统内核结构和任务管理的原理和方法。(3)掌握uC/OS-II实时操作系统的时间管理和存储器管理方法、任务间同步和通信的实现方法。(4)掌握采用uC/OS-II实时操作系统完成一个应用系统的程序设计。

2.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实时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内核的结构、实现多任务的管理方法、时间管理和存储器管理的方法、任务间同步和通信的方法。课程以uC/OS-II实时操作系统应用为例,讲授实时系统中的数据结构、任务的建立、任务的切换、任务间同步和通信等各种方法的实现过程,以及实现多任务的编程方法。并结合uC/OS-II实时操作系统应用实例介绍uC/OS-II的任务管理、规划、多任务建立和程序设计。

要求学生掌握、了解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实时操作系统进行剪裁方法;掌握任务的创建、合理选择和使用任务间的同步和通信方案;并能使用uC/OS-II实时操作系统完成比较复杂的应用系统的程序设计。

3.教学方式:集中授课+实验+讨论

4.考核方式:笔试+设计报告

5.预修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

6.专业必读书目及参考书目

[1]任哲.2005.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原理及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Jean J.Labrosse著 邵贝贝等译.2003.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3][]Qing Li著 王安生译.2004.嵌入式系统的实时概念.北航出版社.

[4]周航慈 著.2006.基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程序设计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5]朱兆优 等编著.2012.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

(九)半导体器件物理

1.课程目标:(1)掌握半导体器件的基本结构、原理和特性,具备对MOS晶体管和双极晶体管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的能力;(2)具备对MOSFET的物理效应和物理参数进行分析和计算的能力,掌握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特性参数测试的主要实验;(3)了解现代半导体器件的发展过程和趋势,对新型半导体光电子器件有所了解。

2.课程内容:半导体器件物理主要介绍PN结、金属-半导体结、双极结型晶体管(BJT)、场效应晶体管(JFETMESFETMOSFET)、光电子器件等内容。重点是PN结、双极结型晶体管和MOS场效应晶体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半导体器件物理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分析方法,学会并能初步运用半导体器件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掌握半导体器件性能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工程应用问题的方法与途径,着重于对基础理论的灵活运用。

3.教学方式:集中授课+实验+讨论

4.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5.预修课程:大学物理

6.教材及参考书目

[1]孟庆巨.2005.《半导体器件物理》.北京:科学出版社.

[2]Donald ANeame著,赵毅强等译.2005.《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第三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3]施敏.2002.《现代半导体器件物理》.北京:科学出版社.

[4]施敏,伍国珏著.2006.《半导体器件物理》(第三版).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5]Robert FPierret著,黄如等译.2004.半导体器件基础.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十)集成电路制造工艺

1.课程目标:(1)学习和掌握微电子工艺技术,涵盖集成电路制造涉及的所有基本单项工艺;(2)以CMOS工艺技术为基础,了解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发展历程,并掌握现代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中的典型工艺的工作原理;(3)了解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中各单项工艺的制造流程和涉及的相关制造设备,并掌握关键制造工艺的工艺流程。

2.课程内容: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主要以CMOS工艺为主,讲授现代集成电路制造涉及的各种基本单项工艺,内容包括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技术的发展、衬底制备、氧化工艺、扩散工艺、离子注入、光刻、刻蚀、淀积、外延以及互联工艺等内容。重点讲授衬底制备、氧化、光刻、淀积和互联工艺。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基本制造流程和各单项工艺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了解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工艺流程,重点掌握典型单项工艺的制造原理。

3.教学方式:集中授课+讨论

4.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5.预修课程: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

6.教材及参考书目

[1]Stephen ACampbell著,曾莹等译.2004.《微电子制造科学原理与工程技术》(第二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Gary SMay著,代永平译.2007.《半导体制造基础》.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3]MichaelQuirk等著,韩郑生等译.2006.《半导体制造技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4]James DPlummer等著,严利人等译.2005.《硅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理论、实践与模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十一)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1.课程目标:(1)掌握RFID技术、传感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全球定位系统、信息处理技术及软件技术;(2)掌握传感网数据采集、测试和处理;RFID射频识别产品开发与维护;传感网产品与系统开发、组装、调试;3)了解短距离无线通讯系统开发与维护;嵌入式相关产品安装、测试与维护

2.课程内容: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主要介绍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系统处理技术及软件技术等内容。重点是RFID技术、传感技术、无线通信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RFID技术,将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普遍连接,组成物联网,实现人与物的融合;掌握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整合的网络中数据处理能力超强的计算集群会对整合网络中的人员、机器、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达到“智慧”的状态。

掌握利用各种感知、测量、控制设备与系统,实现更加透彻的感知;利用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实现更为广泛的互联互通;利用智能分析与决策技术,提高政府、企业和市民更明智的决策,学会分析和解决工程应用问题的方法与途径,着重于对基础理论的灵活运用。

3.教学方式:集中授课+实验+讨论

4.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5.预修课程: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

6.教材及参考书目

[1]季顺宁.2012.《物联网技术概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黄玉兰.2012.《射频识别(RFID)技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3]邬正义.2008.《现代无线通信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周洪波.2013.《物联网产业与技术导论》.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版社.

[5]郑和喜等.2011.《WSN RFID 物联网原理与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十二)现代计算机网络

1.课程目标:(1)掌握现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具备现代计算机网络的规划与设计能力;(2)掌握网络协议、交换与路由技术,熟悉网络设备以及性能,具备使用网络设备进行组网能力,能通过仿真工具对协议进行分析以及对网络性能进行评价;(3)了解无线传感网、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现代网络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发展趋势。

2.课程内容: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与演变、网络体系结构、交换与路由、无线网络与3G、协议分析与NS2网络仿真、NGN(软交换)与网络融合、MPLS、计算机网络性能评价、物联网与云计算、现代计算机网络的规划与设计等内容。重点是现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交换与路由技术、协议分析与NS2网络仿真。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交换与路由技术、协议分析等基本理论的学习以及网络技术实验,培养学生应用现代计算机网络基本方法和技术进行网络规划、设计及应用的能力。

3.教学方式:集中授课+实验+讨论

4.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5.预修课程: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

6.教材及参考书目

[1]谢希仁.2008.《计算机网络》(第5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James f kurose,陈鸣() 2009.《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4).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3]柯志亨等.2009.《Ns2仿真实验多媒体和无线网络通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4]赵启升等.2007.《计算机网络工程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版社.

[5]郑和喜等.2011.《WSN RFID 物联网原理与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十三)图像通信

1.课程目标:⑴学习和掌握图像压缩编码的有关算法。⑵学习和掌握视频压缩编码的有关算法。⑶学习和掌握H.264/AVC国际视频压缩编码技术。⑷学习和掌握HEVC国际视频压缩编码技术。

2.课程内容:本课程介绍数字图像压缩中DCT变换、小波变换、行程编码等主要算法;视频压缩编码方法中模式选择、预测编码、行程编码等算法;H.264/AVC国际视频编码标准中帧内预测、帧间预测、运动估计、运动补偿、模式选择、正交变换、去方块滤波、熵编码等技术;H.264/AVC国际视频编码标准中对H.264/AVC视频编码标准的改进技术。

要求学生掌握: DCT变换和小波变换的公式原理及编程实现方法;H.264/HEVC视频压缩编码技术中帧内预测、帧间预测、运动估计和补偿、滤波、熵编码等算法的物理意义、编程代码的实现。

要求学生了解:国内外H.264/HEVC视频压缩编码技术中帧内预测、帧间预测、运动估计和补偿、滤波、熵编码等算法研究的现状及其应用情况。

3.教学方式:集中授课+实验+讨论

4.考核方式:闭卷考试+设计报告

5.预修课程:数字图像处理

6.教材及参考书目:

[1]何小海.2010.《数字图像通信》.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毕厚杰.2009.《新一代视频压缩码标准-H.264_AVC(第二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3]万帅.2014.《新一代高效视频编码H.265/HEVC:原理、标准与实现》.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十四)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1.课程目标:

1)掌握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的信号与系统。

2)掌握数字和模拟滤波器的最常见设计方式,以及每项技术的原理与限制。

3)掌握多采样率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以及在信号重采样、高效滤波器设计和信号数字化中的应用。

4)学会使用滤波器组进行信号分解,重点了解DFT滤波器组和最大抽取滤波器组。

5)了解多路复用器,包括时分多址(TDMA)和频分多址(FDMA)等数字通信技术。

6)了解时频分解,如短时傅里叶变换、盖博变换、小波变换等。

2.课程内容:本课程系统讨论现代信号处理的理论及应用,讨论离散随机信号处理的理论方法、实现及应用,针对功率谱估计、信号建模、自适应滤波器技术等几个问题。本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原理与应用相结合,所涉及的信号处理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课程主要内容为:统计与自适应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与应用,研究频域和时域的随机矢量及序列及估计理论的基本概念;时域和频域中参数线性信号建模的方法;非参数功率谱估计;最佳线性滤波器及算法;信号建模和参量谱估计;自适应滤破器理论和方法。

3.教学方式:集中授课+上机实验+讨论

4.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实验报告

5.预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信号与系统

6.教材及参考书目:

[1]何子述等著.2009.现代数字信号处理及其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

[2]王炳和编.2011.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教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3][]A.V.奥本海姆,R.W.谢佛,J.R.巴克著,刘树棠,黄建国译.2001.离散时间信号处理.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