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核地学数据科学与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西核地学数据科学与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依托东华理工大学建设的省级科研平台,拥有7000平方米研发基地(含研究室、测试中心及实践基地),配备1000余台套专业设备(总价值超3000万元),涵盖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地学影像处理等领域,年度新增设备投入102.76万元。研究中心研发团队实力雄厚,39名副高以上人员(含22名正高)支撑核心攻关。
中心聚焦大数据与智能信息处理、人工智能(三维重构、模式识别、机器学习)在放射性地质领域的应用,致力于服务国家能源安全、国防军工及区域经济发展。2024年科研项目新增26项(含国家级3项、省部级6项),新增科研经费710.6万元;成果转化收入突破150万元,积极服务江西省“1269”产业链行动计划;学术产出丰硕,发表高质量论文40篇(含SCI一区论文2篇、高被引论文1篇),并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及软件著作权21项;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成功承办江西省工业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研讨会等4场重要会议,开展国内外技术交流40人次;人才培养成效突出,指导学生获省部级以上竞赛奖励30余项,组建“人工智能与智能装备”学科团队并辐射带动核安全、铀矿技术等方向发展,获批省级示范研究生导师创新团队1个,建立4个研究生实践基地,培养1名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
研究中心积极推动行业交流,承办全国人工智能会议等学术活动,开展国内外技术交流30人次,培训企业人员及学生超10次。依托核地学数据资源,为校内外提供实习与技术服务,2023年总收入1103.7万元,为支撑国家能源安全、服务区域创新战略作出实质性贡献。
2、网络安全智能感知江西省重点实验室
江西省网络空间安全智能感知重点实验室2021年获批省级实验室。实验室拥有1600平方米研发基地和500余台专业设备(含70余台高价值仪器),近五年承担国家级项目10项、省部级课题26项,科研经费超8000万元。
实验室聚焦网络空间安全智能感知领域,紧密对接国家网络安全战略和江西省“十四五”发展规划,通过整合“全量数据采集与处理”、“大数据分析与建模”、“威胁追捕与攻击溯源”三大研究方向,构建了覆盖威胁监测全链条的技术体系。实验室深度融合深度学习与网络安全—创新性地将攻击行为映射为图像,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实现高效识别,突破传统特征检测效率瓶颈;研发的暗网资源探测系统通过Scrapy-Redis分布式爬虫与代理隧道技术,显著提升境内访问速度,为公安部门打击网络犯罪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实验室在产学研融合方面形成了独特优势。不仅开发出“网站关键信息检测系统”实现非法链接精准清除,还主导了崇仁县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1056万元)等重大成果转化项目;在实战领域深度参与杭州亚运会网络安全保障,获安恒信息致谢,并连续五年主办“赣育杯”省级网络安全竞赛,构建了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协同生态。
实验室团队由何月顺教授(省信息化智库专家)领衔,汇聚30名核心成员(博士占比70%),联合刘海瑞、黄颖等产业专家,主导制定6项行业标准,发表SCI/EI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1项及国际专利2项。